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资讯 » 光伏企业 » 正文

突围!光伏战场杀出黑马,核心技术砍下三分之一成本

核心提示:在第九届钙钛矿与叠层电池(长三角)产业化论坛上,爱疆科技首席科学家秦平力教授演讲中提到,以AI驱动钙钛矿电池研发、制备、检测的一体化渐成趋势,呼吁高校科研实验室、产业公司、计量机构重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如今“市场出题-高校解题-政府监考-高校企业联合答题-市场打分”已成促进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在第九届钙钛矿与叠层电池(长三角)产业化论坛上,爱疆科技首席科学家秦平力教授演讲中提到,以AI驱动钙钛矿电池研发、制备、检测的一体化渐成趋势,呼吁高校科研实验室、产业公司、计量机构重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如今“市场出题-高校解题-政府监考-高校企业联合答题-市场打分”已成促进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在科技成果转化这条路上,从高校实验室的概念验证,到技术原型小规模中试,再到规模化、可交付的产品落地,需要多少年成就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爱疆科技给的答案是10年。

这家扎根于武汉、专注于光伏检测解决方案及设备一体化的企业,用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83项技术成果、每年千万元的订单额,向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校企合作对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高校分别意味着什么,爱疆科技给出了开放性的思路。

小企业与高校的默契

从小试牛刀到“上难度”

10年前的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机制,远不如今天这么体系化、规模化、密集化。校企之间的委托技术开发、技术联合开发,既没有体系化的资金扶持网络,科技成果推向市场更谈不上品牌效应。

爱疆科技总经理袁五辉至今还记得,促使他寻求校企合作的初衷——要在竞争高度白热化的光伏行业里活下去、活得久,唯有进军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那么必须得补上技术研发的短板。这对团队体量不足15人、收入不足百万元的爱疆科技而言,都是不小的“冒险”。

“某智能测量装备”技术开发,开启了这家科技型小企业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的序章——高校负责技术开发与原型机设计,袁五辉团队负责小规模中试及批量产品交付。在为期半年多的合作中,原型机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也给予了袁五辉极大的信心。“高校科研优势及工程化能力,对降低小企业技术试错成本给予极大帮助。”

在小试牛刀后,爱疆科技与武汉纺织大学的技术合作逐渐上“难度”——“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精准计量”…在高校实验室里陆续“诞生”出样机后,袁五辉团队也将它们转为批量化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

如,2021年爱疆科技与刘侃教授团队合作的“基于超大面幅太阳光模拟器的BIPV组件测试系统”,这是一款应用于建筑外墙光伏玻璃测试的系统集成设备,在特定的建材领域有着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该项目合作结束后,也于2021年、2024年收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两项专利。

除了武汉纺织大学,爱疆科技已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工科高校、高职院校展开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合作方向,既有技术应用型项目,也有前沿材料及器件研发项目。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专利,相关技术成果也能为高校作教研、教学与实训之用。

牵手高职院校

诞生“国产替代技术”

2023年湖北省创新产品目录里收录了一个名为“基于超大幅面空间太阳能模拟器(AM0)的空间飞行器太阳能帆板IV测试装置”的产品。这款超大幅面AM0瞬态太阳光模拟器,是国内首台针对超大太阳能电池帆板研制的专用计量检测平台,主要用于航天空间站、卫星和临近空间无人飞行器等航天能源电池检测。

这款产品打破了我国长期受制于国外进口设备的局面,且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1/3,完全能满足产业化需求,真正实现了“国产替代”,填补了中国在航天能源电池测试领域市场空白。这款产品的研发背后,是爱疆科技与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牵手”。

创办于1952年的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湖北省水利厅主管、湖北省教育厅管理指导,是一所培养水利水电类相关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当时我们做地面光伏板检测已有一些技术积累,有客户问我们能不能做航天领域的同类产品。有挑战但值得一试。”爱疆科技技术总监刘海波说道。与地面光伏板不同,检测航天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具体挑战包括:大幅面尺寸、氙灯驱动系统功率提升、光谱覆盖度增大等,这对检测设备适配于太空环境的模拟光源精确度、稳定性,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如何做?超大幅面尺寸给爱疆科技带来的第一个挑战——场地,必须满足3平方米*2平方米的空间需求;其次,配备相关能源技术人才。同时客户也有一丝顾虑,爱疆科技做地面光伏检测行,做航天同类产品也行吗?技术实力与预期有出入怎么办?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伸出了“援手”。这所高职院校在与爱疆科技因过往合作彼此信任。在企业坚持“技术自主创新”、职校谨记“求真育人”的双向诉求下,学院领导在多重考虑下,由教授亲自带队为爱疆解决三大难题:战略顶层设计与理论支撑、人才、场地。有学院的全力支持,无论是客户还是爱疆科技,对AM0项目的研发成型与交付有了信心与底气。

经过数月研发与调试,AM0不负众望。在“辐照度不均匀性”“辐照度不稳定性”“光谱不匹配性”三大核心指标达到国际航天专用A级要求,打破了我国航天能源器件检测方面长期受制于国外进口产品的局面,填补了该领域“国产替代”的空白。该项目也收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入选为2023年“湖北省创新产品”。爱疆科技也因此于2024年被评为“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随着民用商业航天产业的升温, AM0正在迎来“起飞”。

校企合作机制需要探索可推广模式,并把握两个原则:能否能培育高技能人才,能否能将科研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让人才学以致用。高职院校对人才培育的追求更为落地,一学期的校企联合实训课就能让老师的教研与教学技巧更加成熟,也能培养一个学生成为合格岗位标兵。

袁五辉总结道,企业与高校形成“默契”是一个互相需求、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动态过程,必将经过“初期理念出入的不适感”“中期的反复试错挫败感”“由市场传导正向反馈的收获感”。

为了让更多专利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链”,近年来在国家推行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各地高校正倡导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网络体系。以平台为支撑、以服务为核心、以政策为保障,有机融合政府政策要素、高校知识要素、企业创新要素、资本资金要素,利用发挥好国内统一大市场,赋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

正如当下中国光伏行业“反内卷”行动计划开展的同时,对新技术研发与投入依然如火如荼。现在,秦平力教授正带着团队与爱疆科技展开“AI驱动钙钛矿电池材料研发-制备-检测一体化”的新项目,为加大高效电池、器件的研发做准备。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