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资讯 » 光伏要闻 » 正文

中央放大招!光伏,一大波利好来了

核心提示:光伏曙光何时现?
9月刚第二天,光伏行业已迎来一波好消息。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发表题为《凝聚上合力量完善全球治理》的讲话。
 
 
9月1日下午,“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黄敬文 摄
 
讲话中提到,中方愿积极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持续实施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方将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并在未来5年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9月2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揭牌仪式在北京举办。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能源合作是区域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去年7月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企业在上合组织国家新签、开工、投产电力及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超160个,油气等领域项目超60个,总金额约3800亿元人民币,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能源领域务实交流合作,拓展清洁能源合作新空间,提升区域能源治理能力,打造安全、绿色、共享发展平台,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而今日消息,此前因“限价0.66元/W”饱受争议的光伏组件采购项目发生变更,原招标公告作废,变更后该采购项目不设招标控制价。
 
 
硅料和玻璃价格双双大涨 光伏产业链价格现修复现象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行业自律、公约和去产能政策的推进,产业链价格涨势有望延续,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和玻璃价格出现显著上涨。9月1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大涨逾6%,头部企业现货报价同步上调,光伏玻璃9月新单报价亦大幅上行。两大核心材料价格的同步走强,反映出光伏行业供需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8月31日,硅料龙头协鑫科技管理层展望,未来多晶硅行业库存将慢慢下降,价格继续小幅上升。未来多晶硅价格于6万元/吨-8万元/吨区间运转的可能性较大。
 
除此之外,近期华电、华润两大央企23GW组件大单开标,整体价格出现上扬——8月22日,华电集团20GW光伏组件集采开标,均价提升到0.71元/W以上,且市场形成了不得低于成本价竞争的默契,企业报价回归理性,仅少数企业的报价低于0.7元/W,组件价格得以坚挺。
 


 
8月18日开标的华润3GW光伏组件集采同样如此,三个标段均价均都在0.7元/W以上,显著高于当前市场水平。根据此前发布的中标候选人公示,常州华耀光电、协鑫、晶澳、晶科、正泰五家企业入围,投标单价0.709~0.744元/W。
 
 
中信证券研报此前指出,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前提下,随着行业回归规范化有序竞争,以及潜在供给侧改革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地,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价格合理回升和盈利修复,基本面有望得以夯实和改善。
 
光伏“反内卷”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2024年三季度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分别在低效产能退出、防止内卷竞争、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建立有效招投标机制、建议中标价格不低于成本价等方面促进光伏供给端有序出清。
 
今年以来,面对光伏行业持续的低价无序竞争,国家层面主管部门和监管单位已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开展全方位专项“反内卷”治理工作。
 
7月3日,工信部召集14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不到两个月内,官方再度针对光伏行业召开座谈会。
 
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会议要求加强产业调控,强化光伏产业项目投资管理,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健全价格监测和产品定价机制,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等。
 
光伏行业协会也积极行动。8月22日下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光伏市场秩序的倡议》,倡议企业坚决抵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电站企业优化招投标规则,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评标权重;企业根据市场供需实际情况合理排产,加强产销衔接,坚决抵制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律法规盲目扩产增产、加剧恶化市场生态环境的行为。
 
中央首份碳市场文件发布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对外公布。其中指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光伏行业迎来新机遇。
 
 
此外,今年5月,“绿电直连”政策落地,推动扩大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6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这一新增装机规模相当于全国光伏总装机量的40%,将直接推动光伏从“补充能源”一举跃升为“主力能源”。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布局也更加多元化。新兴市场逐渐成为光伏组件出口亮点,2025年1至6月,组件出口额实现同比增长的国家/地区高达115个,其中对51个国家的出口额增长率更是超过100%,与2024年的33国相比,增长态势显著。
 
光伏曙光何时现?
 
但同样应该看到的是,光伏项目频频终止,退市/破产/兼并重组增加,电力央企加速撤退,不少跨界者黯然离场……短期内行业依旧面临挑战。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分布式光伏成为新势力,新增装机超过4亿千瓦,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全国有700多万个家庭当上了光伏“房东”。光伏装机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积极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惠民开发利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户用光伏装机约1.8亿千瓦,每年可以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
 
在中长期市场空间依旧广阔的背景下,光伏行业要想走出“寒冬”,还需坚持技术创新与理性发展的双轮驱动。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