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资讯 » » 正文

(一)英利困局难解 苗连生退而不休

核心提示: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当施正荣、彭小峰这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日渐淡出人们视野时,老苗仿佛依然是这个江湖里的一个传说。
   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当施正荣、彭小峰这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日渐淡出人们视野时,老苗仿佛依然是这个江湖里的一个传说。
  英利困局难解 苗连生退而不休
  平日里,苗连生喜欢穿着带有英利Logo的定制服装,和他私交较好的人则会亲切称他为“老苗”。摄影:史小兵
  
  2月初,河北保定市一个寒冷刺骨的早上,英利创始人苗连生扯着嗓子大喊了声“一、二、三”,随后笑容可掬地迎面走来。他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尤其是在英利陷入困境之后。
  
  两条小哈巴狗摇着尾巴一前一后地跟着,“你们先去(楼里)等着,外面冷,我走完后就过去。”苗连生笑着说,口中呼出的气瞬间变成了一层薄薄的白雾。
  
  2016年7月辞任英利集团董事长以来,苗连生过上了田园般的生活,每天早上都要快步健走一个小时。他将起居室搬到了厂区最深处的一栋小楼里。如果不是不远处一栋栋竖立着的钢筋混凝土厂房和大门口“中国英利”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这里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处农舍:楼前是一个鱼塘,除了养鱼外,鱼塘边上还养着数量繁多的孔雀、天鹅、鸭子、鹅等,宛如一个禽类养殖场,楼后则有狗舍和菜地。
  
  这是七年前他为自己规划的60岁退休后生活。但三年前英利陷入的债务违约打乱了他的退休计划,之后辞任董事长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面对外界的舆论风波,他选择沉默,厂区深处的这栋小楼成为了他的“避风港”。虽然交出了“权杖”,但他无法像另一位悲情的光伏英雄——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那样抽身离开,他甚至将全部身家压上,为英利输血续命。
  
  和苗连生私交较好的人,都会亲切称他为“老苗”,他朴实、随和的性格也很符合“老苗”这个带着中国特有人际关系称呼的形象。但在英利内部,所有员工统一称呼他为“领导”,这彰显了他在英利的绝对权威。
  
  即便放眼中国整个光伏行业,苗连生也是教父级的代表人物。他与施正荣齐名,鼎盛时期的英利和尚德,一北一南,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公司一起成为中国光伏的亮丽名片。
  
  但如今,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当施正荣、彭小峰这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日渐淡出人们视野时,老苗仿佛依然是这个江湖里流传着的一个传说。
  
  他已经离开,却始终没有告别。
  
  退居幕后
  
  过去三年,是苗连生职业生涯中的艰难时刻。2016年7月,他卸任英利集团董事长的消息出来后,又为这个至暗时刻添上了浓重的悲情色彩。
  
  接过权杖的是英利另一位元老级人物王向东。按照英利官方的说法是,此次重大管理变革,涉及到重新设计组织构架,目的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集团与各运营单位的责权。
  
  当被问及为何要在这种非常时刻卸任时,他回答说,这是他既定的退休计划,“一切不过是按照计划走而已”。但他的卸任还是引起了外界普遍的猜疑,圈内更倾向于认为他是迫于压力,引咎辞职。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公司高管称,作为公司创始人,他必须为英利现在的困境担负起责任。
  
  不过,性格强势的他对于外界的这种质疑不屑一顾,退休后的他干脆深居简出,不再见任何媒体。他说:“没必要(回应),低调些好。”
  
  事实上,早在2011年英利如日中天时,苗连生就已经开始筹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当时,他定下的退休时间是2015年底,以便他在来年60岁生日时正式过上养养猪、种种菜的生活。
  
  每年,苗连生都会为员工炖鱼、炖肉,并亲自配料。来源:被访者供图
  
  当年,他钦点了王向东为首的5名高管作为英利的“特别行动小组”。除了王向东外,还包括熊景峰、郑小强、李宗炜、王亦逾。
  
  这五人当中,王向东年龄最大,自2001年之后就一直跟着老苗;而熊景峰和郑小强则是老苗一手带起来的徒弟,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英利。李宗炜和王亦逾都曾在普华永道工作,后来被苗连生高薪挖来筹备英利上市。在这五人中,唯独李宗炜在2014年底离职。
  
  王向东在接任后不久因身体原因,改由王亦逾出任英利集团董事长。
  
  苗连生还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了打算。退休后有三个要求:第一,不要为基本吃饭的钱发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第二,住,不需要太大,干净舒适即可;第三,穿,老家伙又不需要什么名牌,得体就行。
  
  截至今日,他已经过了三年多退休生活,但他无法做到“无事一身轻”。对英利的一万多名员工来说,这位他们口中的领导从未离开,他更像一位隐身幕后的总司令,从那栋小楼里不断地发出行军令。
  
  英利军团
  
  由于债务承压,长年亏损,如今的英利军团看上去士气低落。
  
  但早年从事光伏行业的人士对英利人印象深刻。“他们年轻,出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干,而且人数众多。”前述光伏公司高管称。顶峰时期,英利全球的员工超过2万人。
  
  相较于其他光伏公司创始人,苗连生有着更加复杂的人生经历。他出身军旅,13岁参军,28岁退伍,两次赴越南参战。对部队的情愫,也让他延续到了日后创办的英利。
  
  在英利内部,2002~2004年入职的员工,被形象地称为“黄埔一期”。他喜欢根据员工进公司的先后顺序用“黄埔”和“抗大”来描述。或许是由于立足保定,员工多来自当地的缘故,他们的忠诚度大大高于同行。
  
  每次大的布局前,苗连生喜欢用知名战役的名称来命名,而在正式行动前,带着鲜明口号的动员大会往往让年轻的英利人士气高涨。
  
  在创办英利后的数十年时间里,除了那次让英利陷入困境的上游硅料投资外,他对大势的判断惊人的准确。早在1993年就开始涉足太阳能行业,1998年成立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1999年,英利新能源承接了国家第一个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填补了我国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
  
  当年,中国的光伏市场刚刚起步。但欧美国家太阳能市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中国光伏制造公司的崛起。
  
  在这些公司的名单中,英利、尚德、赛维LDK等公司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宠儿”。施正荣和彭小峰甚至先后荣膺过“首富”称号,而英利则凭借着赞助世界杯的声名鹊起,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光伏公司。
  
  直至今日,英利当年赞助世界杯之举,依然是经典的品牌营销案例,苗连生的跨界玩法,也被后来者不断模仿。
  
  一位行业专家甚至称,英利之所以能够挺到现在,与它当年赞助世界杯是分不开的。“因为通过赞助世界杯,英利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不能把它当成是一家普通的光伏公司看待。”上述专家说。
  
  2004年~2010年,是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英利也于2007年6月8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当年,向来喜欢穿着英利“工服”的苗连生破天荒穿上了西装,但却因“不习惯”拒绝打领带。
  
  在英利的发展历程中,从来不乏质疑声,英利曾被同行嗤为规则“破坏者”,苗连生本人也曾被冠以“价格杀手”的称号。
  
  2009年3月,英利在投标当时国内最大的敦煌1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中,报出了0.69元/千万时的价格。这个价格远低于当时行业内2元/千瓦时的成本价。
  
  此价格一出,立刻遭到了全行业的反对,同行们认为苗连生破坏了光伏行业的规则,搅乱了行业秩序。“当年这个价格确实很低,但回过头来看,九年过去,现在的价格早就低于这个价格了。”前述光伏公司高管说。
  
  事后,苗连生曾告诉我,当时即便是这个价钱,英利仍然有利可图。最终,英利在口诛笔伐中败下阵来,0.69元的价格最终没有被采纳,但“六毛九”从此成为英利的代名词,这个价格也让竞争对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战栗不止。
  
  “价格战”让英利背负了骂名,却也间接推动了全行业成本的下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举,英利“全球出货量第一”的目标很快实现。
  
  2012年,英利的出货量达到了2.3GW,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光伏企业。此时的英利军团士气如虹,但苗连生却已经嗅出了危机。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