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资讯 » 光伏技术 » 正文

浅谈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技术管理

核心提示:随着国家《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特别是2017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调整,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许多电站开发企业的新宠。可以预见,分布式光伏发电将迎来跨跃式的发展。本文就影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技术因素及管控方式,谈几点看法。
   随着国家《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特别是2017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调整,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许多电站开发企业的新宠。可以预见,分布式光伏发电将迎来跨跃式的发展。本文就影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技术因素及管控方式,谈几点看法。
  
  1.有效管控电站性能的影响因素是取得合理收益的基础
  
  近些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差强人意,究其原因,除房屋产权、信贷、电费收取及其他方面的法律和财务因素外,影响电站性能的技术因素显性化程度不高、可控性不强、标准适应性不够,也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滞后于集中式电站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本质特征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准确地讲应该是“就近消纳、余电上网”,这就决定了其具有建设地点分散、建设规模受限、建设条件复杂、不确定度因素较多等特点。需要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准确把控,特别在技术管理方面。
  
  从安装地点看,分布式光伏发电最大的利用空间是建筑屋顶,包括工商业建筑、公共和民用建筑。
  
  图1为通常情况下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管控的技术因素概览
 
  为通常情况下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管控的技术因素概览
 
  总体看,已建成的电站中,相当数量的屋面分布式光伏电站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着力解决。
  
  围绕图1所述因素,针对已建成的分布式电站,归纳起来,存在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1)某些复杂屋面条件的电站,对不同结构、朝向、坡度的屋面,精细化踏勘及对比分析不到位,不同单元发电性能差异较大,电站整体性能不高。
  
  2)对屋面条件较差的电站,调查和分析不够,设备和方阵的布置不合理,电站存在明显的结构安全隐患。
  
  3)对某些周边遮挡或区域污染较为严重的电站,调查和分析不充分,建成后的电站无法达到经济运行的条件。
  
  4)某些电站,对电站电气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到位,安全设计及相关的要求不合理,存在明显的火灾隐患。
  
  5)某些电站,特别是施工和安装难度较大的屋面,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和安装过程把控不严,施工和安装过程造成的组件缺陷过多。
  
  6)对电站运维所需基础条件的调查分析不够,设计不合理,某些电站后期运维困难、改造成本较大。
  
  2.分类集约化设计和施工或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必由之路
  
  降低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成为行业的首要任务之一。相对于大型地面集中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单体容量较小,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模式,设计和施工的相对成本会大幅较高,特别对小型电站。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分门别类地采用“准标准化设计和施工+根据现地条件适度调整”的建设模式。
  
  图2为电站分类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概览
 
电站分类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概览
 
  
  3.“集散式”运维或成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主流模式
  
  “驻场运维+集中管控”已逐渐成为地面集中式电站的主流运管模式。不同于集中式电站,从经济角度考虑,目前,许多已建成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采用“集中管控+定期巡检”的运管模式,少量装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站处于无人管护的状态。总的看,已建成的分布式电站,运维效果不够理想。积极探索适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特点,专业、高效的运管模式,已是当务之急,包括针对归属分布式的户用系统和扶贫电站。
  
  图3为笔者眼中较为理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集散式”三级管控系统模式图

 
较为理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集散式”三级管控系统模式
 
  
  4.检测认证全过程介入为保证分布式光发电性能和质量的有益补充
  
  相对而言,太阳能光伏发电准入门槛较低,电站建设的成分也较为为复杂,对小型,特别是分布式户用系统,“标配+分销”已成为主流模式之一。在以往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已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并引起各方关注。当下,光伏发电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和质量敏感度在不断提高,需要格外注意。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透明化管理,并对电站建设的关键环节进行预防性的检测和认证,是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图4为笔者眼中需要引入第三检测认证的过程环节
 
需要引入第三检测认证的过程环节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