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伏”光,照亮智造未来:佛山龙头的光电转型
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核心腹地佛山,一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电气照明龙头企业,正深刻体验着“双碳”目标下的转型阵痛。生产线24小时运转带来的高昂电费(占运营成本20%以上),叠加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出口业务的合规压力,使传统节能手段捉襟见肘,深度减碳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2024年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出台,为企业转型注入强心针。方案首次将“源网荷储一体化”纳入优先序列,要求高耗能企业加速构建清洁能源微电网,并明确提出2025年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需达50%的硬指标。这套政策组合拳,既缓解了能耗考核压力,也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精准破解了企业的核心痛点。
紧抓政策窗口期,该企业携手城市级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商伏光环境,启动2.96MW分布式光伏项目。项目团队在确保生产不间断的前提下,实现了三大关键突破:
① 结构创新: 采用新型棚上钢结构+光伏一体构件瓦,在确保15米大跨度屋面承重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遮阳降温效果(屋面温度降低4-6℃)。
② 施工优化: 针对复杂的、结构不一的屋面,创新应用预制分段吊装工艺,通过无缝式交替作业,将工期缩短25%,并沉淀形成伏光标准化屋面建设方案。
③ 智慧管理: 项目全面接入伏光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电站状态全天候监测、异常自动识别与预警、智能诊断与维护,持续优化发电性能,达成降本、增效、增发电量、控风险的综合目标。
项目投运后,企业获得超预期的复合收益:
经济效益显著: 年发电量达324万度,覆盖企业超30%的产能用电,直接节约电费超200万元。
低碳转型加速: 年减碳量高达2633吨(相当于3598棵成年树木的碳汇能力),有力支撑企业提前满足欧盟CBAM等国际合规要求。
战略保障升级: 在夏季用电紧张期保障100%产能稳定运行,同时获得的绿电生产认证,为企业敲开欧美高端绿色供应链大门铺平道路。
作为城市级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商,伏光环境凭借“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交易”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正推动着更深远的变革:从单一项目到园区级能源互联,从设备改造升级到数字能源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激活碳资产价值。伏光环境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助力科技制造业向高效、低碳、智能的“灯塔工厂”加速进化。这场始于屋顶的光伏实践,照亮了中国制造业绿色智造的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