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资讯 » 光伏财经 » 正文

我们希望,2022年,硅料价格不再是焦点

核心提示:我们希望,2022年,硅料价格不再是焦点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即将过去的2021年,可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政策层面,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各种利好政策接踵而至,甚至有些应接不暇;技术层面,颗粒硅、HJT、TOPCon等新兴技术路线不断取得突破,为行业的降本增效“添砖加瓦”;行业层面,“尺寸之争”虽然愈演愈烈,但182和210两大阵营的形成,也算终结了“军阀割据”的乱世格局......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硅料价格的暴涨让人刻骨铭心——硅料、硅片企业在2021年前三季度赚了个“盆满钵满”,喜上眉梢;而电池片、组件企业则险些底裤被扒,一片哀嚎。最让人痛彻心扉的,往往不是自己没有得到什么,而是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拱手相让他人——这或许就是电池片、组件企业2021年最真实的写照——营收高速增长,利润却大幅下滑。同时,暴涨的产业链价格也让光伏电站投资者“望而却步”——国内2021H1装机量大幅低于预期,相关投资机构也纷纷下调2021年国内装机预期。

所以,或许除了硅料企业以外,全行业都瞪大了眼睛,翘首企盼着硅料价格的下跌(或者说暴跌更为贴切)。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只是在各种因果循环中客观运行着——光伏行业亦是。

回想2018-2020年间硅料价格的一路下跌,硅料企业也曾经品尝过电池片、组件企业如今“痛彻心扉”的滋味——2020年4月份,硅料价格更是创下了56元/kg的极端低价。这一切的元凶,则是2017年硅料价格的上涨导致行业内企业纷纷扩产,而2018年受“531”新政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导致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硅料环节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正因如此,硅料企业在那三年中几乎没怎么扩产,换句有些粗糙的话讲,饿的,都生不动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否极泰来”。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在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一时间,光伏行业“涅槃重生”。随后,习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碳中和”目标也被写入了十四五规划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光伏市场需求被迅速引爆,豪绅巨贾纷至沓来。

不过,当有一条上坡路和一条下坡路供我们选择时,恐怕大多数人会优先选择那条看起来更省力且短期风险更低的下坡路,光伏行业似乎也印证了这个选择——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资本强度相对不高、扩产周期相对较短的环节成为了“聪明”资金们的首选,产业链中游环节一时间“人声鼎沸”,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然而,“便宜”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任何不理智的群体行为,都有它的代价。自今年一季度开始,单晶硅料价格如同脱缰的野马,从每吨9万元左右一路上涨到最高超过30万元/吨。期间,除了市场需求显著提升以外,产业链中游环节的产能规模更是如同刹车失灵的特斯拉,疯狂飙升。根据Wind数据显示,到2021年末,硅片、电池片、组件的设计产能分别达到350GW、455GW和461GW,较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76%、69%和44%,而基数更低的硅料产能仅增长50%左右。而且,在新增的硅料产能中,大多只是达到了投产状态,真正实现达产需要到2022年,也就是说实际产能的增加有限。根据索比咨询最新的数据显示,11月份第三周,硅料价格仍然维持在27万元/吨的高位。在2021年剩余的一个月中,几无下降可能。

或许是硅料价格的暴涨刺痛了下游企业的神经,抑或是为了自身的供应链安全,在硅料企业扩产的同时,下游企业也纷纷开始与硅料企业共建产能。比如上机参与了协鑫的产能扩建,通威与隆基、天合、京运通、上机等企业合资共建等。有了下游企业的资金支持,硅料产能的释放,也指日可待。




2020A-2022E国内硅料企业产能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数据,2022年国内硅料设计产能将达到102.73万吨,较2021年提升184%。不过,由于部分企业的产能投产日期在下半年,因此2022年实际产能的增加并没有如此夸张。但可以确定的是,2021年较2020年新增的20.68万吨产能将在2022年全部实现达产状态。同时,2022年上半年达产的产能,也将于下半年正式进入市场。因此,硅料环节的供给在2022年确将显著改善。

结合需求端来看,国内市场在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和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的驱动下,叠加能耗双控、电力价格市场化等多种利好因素的影响,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量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兴业证券的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装机量在110GW以上。考虑到2021年国内装机需求被抑制,2022年有望迎来装机大年。此外,美国和印度政府近期相继豁免或者下调了光伏产品的进口关税,因此海外市场需求亦将大幅提升。

虽然2022年的硅料供给显著提升,但市场需求也同步上升。因此,硅料环节的供需格局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根据行业资深人士的预测,随着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2022年硅料价格或将下降到20万元/吨以内,但在强劲市场需求的支撑下,下降空间有限,至少将维持在15万元/吨以上。也就是说,产业链中下游的春天,不会如约而至。

俗语有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或许是硅料企业在2018-2020年间的痛苦太过深刻,在市场需求旺盛同时产业链下游大肆扩张的情况下,一众硅企并没有一窝蜂的融资扩产,反而多了一些理性。比如协鑫虽然抛出了与上机合资的30万吨颗粒硅扩产计划,但首期仅有6万吨;大全能源虽然提出了到2024年末达到27万吨产能,但真正落地执行的,也仅有今年年末投产的3.5万吨产能,其它的需要结合市场环境择机启动。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建产能项目都采取了与硅片企业合资的方式,这对于硅料企业而言,意味着风险共担。

放眼其他行业,高附加值的环节无外乎两种,一是直接接触消费终端,二是具有超强技术壁垒。但如今的光伏行业似乎有些“剑走偏锋”,产能成为了左右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关键要素。当然,这只是成长期行业的阶段性特征而已。但就是这个阶段性特征,令整个光伏行业在“碳中和”元年产生了大量的机会成本——装机量本应超预期。不过,这并不是硅料企业的错,也不是某家企业的错,而是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无序发展,缺乏协同所导致的。

一个好的现象是,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多,彼此间的关系也逐渐从竞争转换为了共荣。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在“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且拥有极强全球竞争力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决策应以大局为重,而非仅仅为了一己私利,尤其是巨头企业更应如此,正所谓合则兴,分则亡。

硅料价格的问题,已经被热炒了一年。本质上这只是左手换右手的游戏而已,并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价值。未来几年,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中国光伏企业齐心协力,“收割”全球。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