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海博思创公告称,公司与宁德时代在福建省宁德市以书面方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2026年1月1日至2035年12月31日合作期内,双方应于每年度末(12月1日前)就未来三年的合作目标进行滚动式更新,并签署相应年限的合作备忘录予以确认。其中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公司采购电量累计不低于200GWh,宁德时代确保按公司需求量纲供应。
根据协议,海博思创承诺其生产经营所需产品采购并使用宁德时代电芯产品(电芯类产品、系统类产品),宁德时代确保其产品满足海博思创的质量及技术要求,年度采购数量以双方另行签订的《量纲/框架采购协议》约定为准。
同时,宁德时代承诺在同等市场条件下,给予海博思创优先供应权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双方后续将通过另行签订《量纲/框架采购协议》,明确产品规格、价格机制、交付周期及质量标准等具体细节。
此外,双方将整合在各自领域的核心优势,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储能项目产业基金,打造集开发、投资、运营、运维等一体化的管理平台等,以及双方共同在交流侧系统产品零部件方面合作采购,实现供应链协同,促进双方资源高效配置与共赢,互惠互利。
海博思创表示,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利于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协同竞争优势,促进双方资源高效配置与共赢。本次合作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司供应链的稳定性,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资料显示,作为国内储能集成领域的领先企业,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并于2025年1月成功上市。近年来,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发展,逐步剥离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集中资源深耕储能领域,已构建覆盖大储、工商储、户储及多负荷端的全场景应用布局。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2亿元,储能出货量达11.8GWh。
标普全球发布的《2024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显示,海博思创跻身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排名前三,其中以功率规模统计位居第二,以能量规模统计位居第三;在以累计装机和签约项目规模总和统计的排名中,无论以功率还是以容量单位计算,海博思创均位列国内市场第一。
近日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海博思创表示,公司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3-5年,公司的战略规划主要聚焦四个方面:
一是持续深化与国内大型发电集团的合作,保持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二是积极探索具有商业价值的储能应用场景和价值链延伸;
三是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提升全球影响力;
四是加大社会化资本投资的独立储能项目拓展与合作,基于公司现有的AI+大数据分析能力,规划储能资产的后端运营布局,实现从研发制造企业向"研发制造+服务"企业的转型。
此外,在固态电池领域,海博思创披露,公司有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应用于储能系统集成相关的方案及技术储备。据悉,早在2021年,海博思创便与固态电池领军企业卫蓝新能源合资成立了卫蓝海博。海博思创与卫蓝海博共同解决了传统固态电池固-固接触离子导电性差和界面不稳定的问题,首次实现了半固态技术在大容量储能产品中的工程化应用,为其积累了半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技术与示范应用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海博思创早已与宁德时代建立深厚合作基础。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一直是海博思创的第一大供应商。此前双方已签订长期采购框架协议,为电芯供应安全及正常生产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此次十年战略合作的达成,是双方原有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除与宁德时代签订合作之外,今年2月,海博思创与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建立2025-2027年度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关系,预计采购总量为50GWh,进一步协同双方资源,积极探索多维度多领域的深度合作。
此前,海博思创还披露,2025年在手订单35GWh,产能限制预计交付30GWh,目标2026年出货70GWh,其中10GWh面向海外市场。
2025年三季报显示,海博思创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124.42%,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872.24%。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9.13亿元,同比增长52.23%;归母净利润为6.23亿元,同比增长98.6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增长80.92%。
对于2025年的增长动力,海博思创表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储能规模的长期增长趋势,136号文出台后,储能成为独立的市场投资主体,与新能源建设解耦,逐步具备独立的获利方式;二是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特别是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市场;三是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如大功率充电与储能结合、数据中心柴发替代等场景的配储需求预计也会快速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