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企业动态 » 正文

停产!裁员!关厂!储能繁荣的背后“暴雷”

核心提示:停产!裁员!关厂!储能繁荣的背后“暴雷”
近期,储能行业热度持续攀升,但这背后也存在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边是企业满产、订单爆满,但另一边是企业停产、关厂、裁员。

这无疑是行业的洗牌正在加速,在政策切换、资本与供应链双重挤压下,储能行业正进入淘汰低质产能的关键调整期。

美国电池企业Natron Energy停产、关厂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钠离子电池企业Natron Energy已停止运营,其位于密歇根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工厂也均已关停。

据悉,该公司曾在密歇根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拥有已投产的制造基地,计划投资14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设年产28GWh的最大生产基地,主要瞄准电池储能系统市场。

但据地方消息,今年8月下旬,Natron Energy已通知密歇根州官员将永久关闭两地工厂,随后开始裁员,并逐步推进公司整体关闭程序。

目前其官网显示“已停止运营”。此次关停属企业自主清算,企业未尝试通过破产程序实现重整或持续经营。

Natron Energy是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美国公司,成立于2012年。企业关停的主要原因在于难以与成熟的锂离子技术竞争。

一方面,钠离子电池的目标市场需求规模较小,预计到2030年北美需求仅约3-4GWh;

另一方面,磷酸铁锂电池价格持续下降,其性能如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不断优化,使其在储能等应用领域更具竞争力。

此外,美国本土磷酸铁锂产能正在加速推进,若其成本、质量和规模进一步占优,钠离子电池的市场空间可能被完全挤压。

减员超5400人!晶科能源大裁员

与此同时,8月28日,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披露,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净利润亏损29.09亿元,同比减少342.4%。

营收利润减少的同时,透过中报能发现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减员幅度也比较大。

据晶科能源半年报披露的数据,其研发人员数量为1874人,占员工总数的6.6%,由此可以推算出截至6月末,公司员工总数为28394人。

与24年末的33809人相比,晶科能源今年上半年裁员超5400人,裁员比例约16%。

据财能圈报道,从各大上市公司上半年增加的辞退福利(通俗地讲叫“裁员补偿”)也能反映出来。晶科能源上半年增加的裁员补偿为1.04亿元,位列行业第二,是去年同期的3.7倍。

这两年,晶科能源在持续持续精耕储能业务,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聚焦工商业及大型储能电站等主力场景,通过自研技术突破驱动储能产品性能与竞争力提升。

上半年,光储协同优势见效明显,储能签单与出货的增速超预期,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与市场表现。

晶科能源称,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为全年 6GWh 的出货目标努力,同步推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球化部署,为能源转型提供规模化技术支撑。

此外,面对这一处境的还有户储市场的领跑者派能科技,此前据知情人士透露,其户用储能业务线已开启裁员程序,应届生成为首批“牺牲者”。

在过去一段时间,储能行业的“内卷”阴霾持续笼罩,“价格战”硝烟愈演愈烈,“洗牌”的寒意也在市场中加速蔓延。

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近期指出,目前注册的储能企业已经超过30万家。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的洗牌,大批企业将被淘汰。那么孤儿电站将会出现。(电站)没人维护以后,将来的责任就甩给社会,甩给国家。

更为残酷的数据是,迄今为止,储能行业已经有超过3万家企业倒下(处于注销、吊销、撤销、清算、停业、歇业等异常状态)。

突出表现了储能行业正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一方面,政策扶持、资本涌入下,百兆瓦级项目加速落地,产业链投资热持续升温,行业整体处于规模扩张期。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因技术路线适配性不足、低端产能同质化严重陷入停产困境,中小厂商受订单收缩、成本压力影响启动裁员,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结构性过剩矛盾凸显。

但这场看似残酷的行业出清,实则是储能产业从粗放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多半是那些能在技术创新、场景挖掘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三栖选手”。 
分享: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