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储能技术 » 正文

储能PCS大功率化下的“群雄逐鹿”

核心提示:储能PCS大功率化下的“群雄逐鹿”
在储能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PCS(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的 “心脏”,其功率大小直接影响着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应用范围。随着市场电芯容量的不断迭代,PCS功率需求也随之提升。

当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等巨头纷纷推出587Ah乃至1175Ah的千安时电芯,当阳光电源、易事特相继展示12.5MWh、9MWh的超大容量储能系统,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如何驾驭这些庞然大物?

微信图片_20250728112507

而PCS作为储能系统中的核心电力电子设备,正在随着储能电芯技术的升级而快速迭代。

当然,大功率的提升也给PCS带来了一些挑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散热难题。随着PCS功率的增加,内部功率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功率器件温度每升高10℃,其可靠性可能下降约50%,散热设计成为功率提升的一大瓶颈。

此外,功率提升要求控制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和调节电流、电压、频率等多个参数,还要适应不同的工况和负载变化,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

近期,科华数能、索英电气、南瑞继保、特变电工、亿兰科、上能电气、SMA等PCS企业相继发布了新品。

多家企业发布PCS新品时,喊出了“全液冷散热技术”、“真液冷”、“最大功率”等口号。

功率提升带来了诸多优势,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充放电效率,提升了系统功率密度,使得单机体积更小,而且对于大型储能电站而言,还能减少约30%的占地面积,有效降低了土地成本。

曾经200-300kW占据主流的组串式PCS,在短短数年间跃升至430kW乃至460kW的峰值。功率密度的飙升直接转化为占地空间的精减——同等容量下储能电站的占地面积可压缩20%以上。

微信图片_20250728112510

阳光电源450kW PCS搭载的碳化硅器件将转换效率推向99%的极致,碳化硅的高频特性(开关频率40kHz)相比传统IGBT降低开关损耗30%,高温工况下效率不降反升,解决了储能系统在高强度运行中的能耗痛点。

微信图片_20250728112512

而上能电气430kW机型通过液冷技术与智能算法协同,实现循环效率提升0.2%的同时,辅助功耗骤降30%。

微信图片_20250728112514

大功率PCS的崛起彻底改变了系统集成的逻辑,例如科华数能的液冷簇集PCS让每台设备独立管控电池簇,有效消除簇间环流。

为了匹配适配5MWh、6MWh+甚至更大容量储能系统的需求,变流器功率也在持续攀升。

科华数能、盛弘股份、禾望电气、林源集团、英博电气也均在去年推出了单机2.5MW PCS产品,禾望电气还推出了二代3.45MW储能变流器机型,匹配主流大电芯,优化LCOS。

微信图片_20250728112516

大功率PCS对储能技术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构网型储能领域。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高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导致传统大电网的系统惯量下降、阻尼缺乏,抗扰动能力减弱,对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电压稳定、功角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国内新疆、西藏、内蒙古部分区域新能源占比接近50%,亟需构网型储能技术进行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力量正在快速崛起。特变电工400kW组串式PCS适配600Ah+电芯的设计,已实现簇级管理带来的7%充放电收益提升。

2025年下半年储能变流器(PCS)领域将呈现以下技术趋势:

 一、大功率迭代加速。随着314Ah电芯渗透率超40%,5MWh电池舱成为主流,PCS额定功率将从1.725MW提升至2.5MW。大功率设计可减少占地面积约30%,并通过拓扑优化使充放电效率提升至99%以上。

二、组串式架构主导大型储能。组串式PCS凭借“一簇一管理”模式,成为百兆瓦级项目首选方案,其IP67防护等级可隔离热失控风险57。例如华能集团4.5GWh构网型储能项目明确采用该技术,模块化设计支持215kW级单元并联扩展,并联损耗控制在0.5%以内。

 三、构网型技术规模化应用。构网型PCS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实现毫秒级并离网切换和故障穿越能力。预计2025年构网型储能项目规模同比增幅超150%,冠隆电力等厂商推出的模块化变流器已具备远程智能调度功能。

四、碳化硅器件应用深化。碳化硅功率器件渗透率预计突破35%,支撑PCS功率密度提升30%以上,高频高效特性可降低开关损耗约50%8。该技术特别适配800V高压储能系统,助力变流器体积缩小40%。 
分享: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