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宁德时代超1000亿市值蒸发!储能“背锅”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11-18
核心提示:
太突然!宁德时代超1000亿市值蒸发!储能“背锅”
11月17日开盘,宁德时代A股低开近4%,盘中一度跌超4%,H股低开超2%。截至下午15点27分,A股股价报390.78元,下跌3.3%,总市值为1.78万亿,市值较上周五收盘已蒸发超1000亿元。
很难不让人多想,这是发生了什么?开盘即蒸发市值。
一、创始团队大佬突然减持!套现184亿“撤离”
11月13日盘后,公司公告第三大股东黄世霖(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前副董事长)计划通过询价转让减持4563万股,占总股本1%,套现金额超184亿元(按公告日股价估算),行业点评称:宁德时代突遭"核心股东抛售"重锤;
尽管转让避开二级市场直接冲击(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但市场仍然有部分人视为利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8岁的黄世霖是宁德时代元老级人物,曾任研发总监、总经理等职,2022年卸任高管后转战储能赛道;
天眼查数据显示,黄世霖目前担任10余家公司的股东,包括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星云”)、福建集新光储充检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储能相关企业。(合计持有宁德时代股份市值仍超1883亿元)。黄世霖为时代星云的实控人。该公司创立于2019年,是一家集锂电储能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以储能应用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减持消息公开后,业内猜测此举或为布局储能,毕竟储能赛道正炙手可热,全球储能需求正值爆发之际(产能饱和加速扩产、储能业务经济性显现、AI数据中心催生光储系统需求等)。
但与此同时,市场也有另一种风向:"连创始团队大佬都高位套现,行业高景气度是否可持续?"
针对这一市场现象,确实很难抉择出答案,但是很显然的事实是股东减持与市场情绪波动仍为股价增添不确定性。
二、不实传闻引爆锂电行情:分析师误传"宁德时代涨价"
值得注意的是,早几天宁德时代却是处于暴涨情形,但近期据行业澄清消息,这竟是一场大乌龙?
11月13日,A股锂电池板块突然集体暴涨,天赐材料等近30只概念股涨停,宁德时代单日涨幅超7%,锂电指数狂飙6.4%,电解液细分领域更是暴涨10.41%。
市场沸腾的背后,竟是一则"宁德时代采购磷酸铁锂产品涨价1000元/吨"的传闻在投资圈疯狂传播——消息称宁德时代罕见接受了上游供应商的涨价要求,被视为行业"拐点信号"。
然而,这场狂欢仅维持了一天就被"辟谣"。当晚,华泰证券分析师边文姣发布澄清函(值得注意的,澄清函无公司公章,但市场默认为其个人名义):承认团队"未经核实误传不实信息",所谓宁德时代涨价的传闻"纯属谣言",并对误导市场致歉。
此前边文姣所在的团队早在10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就曾看涨锂电材料盈利改善,与此次谣言逻辑高度重合,引发市场对"研报配合炒作"的质疑。
这并非宁德时代首次卷入涨价乌龙。今年3月和5月,市场两次传出其动力电池涨价的消息,公司均火速辟谣。
而此次事件暴露出行业潜规则——券商分析师在闭门会议等私下场合流传的"小作文",可能通过社交平台放大,最终撬动市场波动。
三、长单消息不停,产业链全绑定
尽管股市波动,但宁德时代近期长期绑定的订单消息频频传来;
11月16日晚间,容百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与宁德时代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容百科技锁定为其“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宁德时代承诺,在容百科技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每年采购量不低于其总采购量的 60%。
11月12日,海博思创发布公告称,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期限横跨十年。根据协议内容,自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海博思创将向宁德时代采购电量累计不低于200GWh,宁德时代需确保按公司需求量供应,并承诺在同等市场条件下给予海博思创优先供应权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向上游产业链接连“锁单”,涉及磷酸铁锂、负极材料、电解液、锂电铜箔、结构件等各个领域,订单基本覆盖未来3-5年。
当前产业生态中,电芯制造商与系统集成商普遍采取两大策略应对市场波动:一方面加速构建纵向一体化生产体系,通过掌控上下游关键环节增强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则着力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长期订单形成稳固的供应联盟。这种"垂直整合+战略绑定"的双轨模式,正逐步演变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标准配置。
今日开盘市值蒸发超千亿,同样也折射出新能源赛道的极端敏感性,短短几日,从大涨到市值蒸发,可以观察到的是:
股东动向敏感:核心高管减持即便合法,仍易被解读为"信心不足",尤其当市场情绪脆弱时;
信息战白热化:券商分析师"小作文"威力惊人,但合规边界模糊,难掩行业竞争下的信息乱象;
基本面博弈:尽管宁德时代三季度业绩报强调了储能需求爆发、产能扩张,但全球锂价波动、地缘政治风险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
面临今日这般,投资者不禁要问:下一个"暴击点"会在何时降临?(也有人力挺,这只是一时低迷,强者永远都是强者)
很难不让人多想,这是发生了什么?开盘即蒸发市值。
一、创始团队大佬突然减持!套现184亿“撤离”
11月13日盘后,公司公告第三大股东黄世霖(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前副董事长)计划通过询价转让减持4563万股,占总股本1%,套现金额超184亿元(按公告日股价估算),行业点评称:宁德时代突遭"核心股东抛售"重锤;
尽管转让避开二级市场直接冲击(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但市场仍然有部分人视为利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8岁的黄世霖是宁德时代元老级人物,曾任研发总监、总经理等职,2022年卸任高管后转战储能赛道;
天眼查数据显示,黄世霖目前担任10余家公司的股东,包括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星云”)、福建集新光储充检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储能相关企业。(合计持有宁德时代股份市值仍超1883亿元)。黄世霖为时代星云的实控人。该公司创立于2019年,是一家集锂电储能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以储能应用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减持消息公开后,业内猜测此举或为布局储能,毕竟储能赛道正炙手可热,全球储能需求正值爆发之际(产能饱和加速扩产、储能业务经济性显现、AI数据中心催生光储系统需求等)。
但与此同时,市场也有另一种风向:"连创始团队大佬都高位套现,行业高景气度是否可持续?"
针对这一市场现象,确实很难抉择出答案,但是很显然的事实是股东减持与市场情绪波动仍为股价增添不确定性。
二、不实传闻引爆锂电行情:分析师误传"宁德时代涨价"
值得注意的是,早几天宁德时代却是处于暴涨情形,但近期据行业澄清消息,这竟是一场大乌龙?
11月13日,A股锂电池板块突然集体暴涨,天赐材料等近30只概念股涨停,宁德时代单日涨幅超7%,锂电指数狂飙6.4%,电解液细分领域更是暴涨10.41%。
市场沸腾的背后,竟是一则"宁德时代采购磷酸铁锂产品涨价1000元/吨"的传闻在投资圈疯狂传播——消息称宁德时代罕见接受了上游供应商的涨价要求,被视为行业"拐点信号"。
然而,这场狂欢仅维持了一天就被"辟谣"。当晚,华泰证券分析师边文姣发布澄清函(值得注意的,澄清函无公司公章,但市场默认为其个人名义):承认团队"未经核实误传不实信息",所谓宁德时代涨价的传闻"纯属谣言",并对误导市场致歉。
此前边文姣所在的团队早在10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就曾看涨锂电材料盈利改善,与此次谣言逻辑高度重合,引发市场对"研报配合炒作"的质疑。
这并非宁德时代首次卷入涨价乌龙。今年3月和5月,市场两次传出其动力电池涨价的消息,公司均火速辟谣。
而此次事件暴露出行业潜规则——券商分析师在闭门会议等私下场合流传的"小作文",可能通过社交平台放大,最终撬动市场波动。
三、长单消息不停,产业链全绑定
尽管股市波动,但宁德时代近期长期绑定的订单消息频频传来;
11月16日晚间,容百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与宁德时代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容百科技锁定为其“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宁德时代承诺,在容百科技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每年采购量不低于其总采购量的 60%。
11月12日,海博思创发布公告称,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期限横跨十年。根据协议内容,自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海博思创将向宁德时代采购电量累计不低于200GWh,宁德时代需确保按公司需求量供应,并承诺在同等市场条件下给予海博思创优先供应权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向上游产业链接连“锁单”,涉及磷酸铁锂、负极材料、电解液、锂电铜箔、结构件等各个领域,订单基本覆盖未来3-5年。
当前产业生态中,电芯制造商与系统集成商普遍采取两大策略应对市场波动:一方面加速构建纵向一体化生产体系,通过掌控上下游关键环节增强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则着力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长期订单形成稳固的供应联盟。这种"垂直整合+战略绑定"的双轨模式,正逐步演变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标准配置。
今日开盘市值蒸发超千亿,同样也折射出新能源赛道的极端敏感性,短短几日,从大涨到市值蒸发,可以观察到的是:
股东动向敏感:核心高管减持即便合法,仍易被解读为"信心不足",尤其当市场情绪脆弱时;
信息战白热化:券商分析师"小作文"威力惊人,但合规边界模糊,难掩行业竞争下的信息乱象;
基本面博弈:尽管宁德时代三季度业绩报强调了储能需求爆发、产能扩张,但全球锂价波动、地缘政治风险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
面临今日这般,投资者不禁要问:下一个"暴击点"会在何时降临?(也有人力挺,这只是一时低迷,强者永远都是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