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盛大开幕!SNEC 2025国际储能大会与国际氢能大会在沪隆重召开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10-10
核心提示: 本次大会将围绕储能技术的前沿突破、氢能产业的生态构建、燃料电池的创新应用以及投融资对接等关键议题,开展多场高端论坛及专题研讨。
10月9日,备受瞩目的“SNEC ES+第十一届(2025)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上海)大会”(简称“SNEC ES+ 2025国际储能大会”)&“SNEC H2+第九届(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简称“SNEC H2+ 2025国际氢能大会”)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将围绕储能技术的前沿突破、氢能产业的生态构建、燃料电池的创新应用以及投融资对接等关键议题,开展多场高端论坛及专题研讨。大会汇聚了全球储能与氢能领域的顶尖企业、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新能源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路径。每年一度的“SNEC ES+国际储能大会&SNEC H2+国际氢能大会”已经成为全球储能与氢能产业的风向标。
 
大会开幕

 
10月9日上午九时,SNEC ES+ 2025国际储能大会与SNEC H2+ 2025国际氢能大会正式开幕,上海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圆圆女士隆重介绍本次大会演讲嘉宾。
 
嘉宾致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致辞:“上海发展新型储能和氢能既有产业基础又有综合优势,上海创新资源富集,核心产业链实现多种技术研究全覆盖。并在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制储加用氢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上海的市委书记陈吉宁同志多次就储能产业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下一步上海市经信委将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研发高功率密度液流电池电堆,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碱性电解槽,质子交换膜新材料等装备,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规模的快速提升。
 
二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空间载体,推动临港新片区国际储能湾新型储能产业园的建设,虹桥管委会要打造储能特色产业链,在临港新片区、嘉定区、青浦区建设上海氢能产业集聚区,在闵行、金山、浦东要形成特色产业链。
 
三是建设示范应用场景。围绕独立储能、企业园区、数据中心打造一批典型的示范应用场景,来推动氢能在工业、交通、能源领域应用场景加速的落地。
 
四是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优化新型储能思维方式,鼓励设立差异化的容量电价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致辞:“我想对储能谈六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观点:储能是链接新能源建设的关键环节。新能源发展离不开三大环节:收集、存储和传输。在新能源的利用过程中,收集环节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储能技术就像一个巨大的“能源水库”,能够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广泛应用。
 
第二个观点:当前,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是电动车与分布式能源。目前,最大的储能用户是电动车和分布式能源。电动车的普及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储能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也需要储能技术的支持。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在发电过程中存在波动性,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平滑这种波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可以说,储能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车和分布式能源的未来发展空间。
 
第三个观点:储能技术的多元化与关键问题。目前,储能技术正处于多元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各种储能技术如锂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蓄水储能等纷纷涌现,各有优势和特点。然而,在这众多的技术路线中,成熟度和成本问题是关键。在众多储能技术中,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完全满足所有应用场景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上持续发力,推动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个观点:储能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储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持。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锂、钴、镍等在储能电池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我国在这些矿产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寻找替代资源,降低对稀有矿产资源的依赖,保证储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个观点:中国储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在储能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在一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储能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也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六个观点:电力建设中储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面临着新的挑战。储能技术可以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储能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储能电站,完善储能系统的接入和调度机制,推动储能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和局域网的建设将是广泛而巨大潜力的工程。”
 
 
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管维镛致辞:“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技术持续突破,成本不断下降,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市场快速增长。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新的挑战,比如关键的技术有待突破,并网消纳需要持续的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增强韧性,商业化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阶的协同努力,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大会及展览会举行的契机,以科技创新持续引领,涌现更多颠覆性的技术,提升能源转换的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赋能产业生态更加完善,协同高效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产融链体系,推动市场应用不断深化,使新能源在国计民生及相关先导产业各领域实现更广泛、更深度的融合渗透,促进国际合作日益密切,共同应对全球的挑战。”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联席主席朱共山致辞: “不同的能源形态打破了边界,在此背景下,SNEC应势而变,从光伏为主发展到风光储氢、电动汽车与充放电设施、AI+数字能源多维一体,源网荷储等多种业态、多场景工程的产业大会。上半年到SNEC看到了光伏的变化,下半年到SNEC看储氢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
 
综合当前政策力度,市场推进的进度和技术迭代的速度,以及需求变化来看,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光伏行业有望在年底、明年年初全面进入供需关系改善的拐点。在这里我也希望储能行业能够吸取光伏行业的教训,避免盲目扩张以及重复建设,避免恶性竞争,我们要坚持以自主的知识产权、绿色低碳的技术标准筑牢产业的护城河。通过技术、模式、价值等三大创新重构维度,实现行业高质量的发展!”
 
 
 
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联席主席,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主席张天任致辞:“储能与氢能不仅是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更是全球绿色合作的重要纽带,在这个背景下,本届储氢大会既是一次凝聚共识的东方之约,也是一扇连通中外的开放窗口,更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汇聚区域力量,激活产业动能的重要平台。我们因机遇而来,共享一片海。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全面提速,“十五五”将是储能与氢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行业预测显示到2030年储能装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倍的增长,氢能产业也将步入爆发式的成长期。这是一个万亿级的确定性赛道,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机遇。”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副会长尹松致辞:“‘十五五’时期预计新能源将步入全面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新型储能的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逐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产业的成长都非坦途,新能源和储能产业也不例外,当前新能源产业周期性波动、同质化竞争、内卷加剧,增量不增利,挑战日益凸显。种种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同行之间共同的课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加以解决。在此,我提出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一是锚定36亿千瓦的目标,夯实能源转型的根基。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到2035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实际上在宣布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当时的数据,我们的风光才达到16.8亿,应该说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也给新能源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坚持三轮驱动,破解产业内卷瓶颈。针对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目前的内卷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市场引领与技术支持。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共筑开放发展生态。主动跳出内卷思维,以开放姿态拥抱国际合作,大力拓展全球市场,把规模效应转化成政策优势,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柬埔寨王子诺罗敦• 纳瑞殿下致辞:“ 作为柬埔寨的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出席本次的会议,特别感谢SNEC的邀请,这是在能源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有关柬埔寨方面,作为一个能源的进口国家,我们希望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帮助柬埔寨也成为能源转型的领导国家,同时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在这方面不断的发展壮大,进一步的加强自己清洁能源和技术方面的发展,柬埔寨也可以追随这样的一个发展路径,我们可以一起来合作,我们也会组织CBC的委员会在柬埔寨设立分支机构,同时看一下整个能源发展以及联合行动的规划,我们希望可以有这样的一个组织,梦想需要我们一起实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全球新能源赋能中心启动仪式

 
全球新能源赋能中心是全球新能源行业资源集聚的平台,技术互动的平台,生态共建的平台,旨在为全球新能源搭建生态的枢纽,通过资源高效互通,产业协同共生的生态枢纽。赋能中心坐落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重点构建六大核心功能:一是项目发展精准资源的对接,二是引入资本及投融资的服务,三是技术孵化及产业落地,四是行业培训及推动标准制定,五是与国际媒体建立合作机制,助推品牌全球化,六是共享商务空间,逐步形成集采购、供应链、商务一体化的新能源的赋能平台。
 
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启动仪式

 
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由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与欧洲储能行业协会联合发起,旨在打造一个汇聚全球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的高端平台,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扩大产品应用与市场推广,为储能与电池产业的全球合作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共同应对全球储能与电池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储能与电池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球储能多元创新挑战赛启动仪式(ACWA Power、SNEC、CBC)

 
全球储能多元创新挑战赛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协作的平台,激励全球创新者探索储能与氢能融合应用的新场景、新模式与新方案,共同为解决能源领域的核心挑战贡献智慧。这不仅是技术的竞赛,更是一次理念的倡导:未来的清洁能源体系,必将由多种技术共同编织而成。
 
国际储能大会主题论坛
 
多项合作的签约以及项目的启动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科技委主任朱凯先生以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先生共同主持大会的下半场主题论坛。
 

 
出席主题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的嘉宾有:
 
• 冯树臣先生,国家能源集团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华电集团外部董事;
 
• 朱共山先生,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联席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
 
• 周洪伟先生,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
 
• Daniel Dang先生,SolarPower Europe & Battery Storage Europe Platform (BSEP);
 
• 刘亚芳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 韩小琪先生,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安全总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 Markus Bodenmeier先生,EAEST Expert Committee; Managing Director of smileabit GmbH; Managing Director of enerpeak GmbH.

 
国际氢能大会暨第三届全球绿氨产业大会主题论坛
 
第九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暨第三届全球绿氢产业大会主题论坛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树茂先生主持。
 
 
出席主题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的嘉宾有:
 
• 刘劲松先生,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会长,新能源云创始人;
 
• 邵志刚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
 
• 杨辉博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 梅武先生,国家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国氢科技技术总监;
 
• Madadh MacLaine女士,零排放船舶技术协会(ZESTAs)秘书长;
 
• Tomasz Slusarz先生,Founder & Vision   Streamliner, the CleanTech Business Club; Founder, Cleanvestree; CSO at GFHA   (Go For Hydrogen Africa);
 
• Mikaa Blugeon-Mered先生,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氢能研究所氢地缘政治和战略高级研究员.
 

 
 
领袖对话: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储能&氢能产业发展
 
圆桌对话一
 
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储能产业发展
 
“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储能产业发展”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先生主持。
 

圆桌对话主题
 
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
 
储能的战略定位与全场景应用
 
储能在能源领域枢纽价值的实现
 
储能在十五五时期发展趋势及预测
 
出席嘉宾有:
 
• 张天任先生,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联席主席,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
 
• 韩小琪先生,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 陈驰先生,浙江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科创中心副总裁;
 
• 杨帆先生,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刘彦龙先生,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秘书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原秘书长;
 
• Markus Bodenmeier先生,欧洲储能行业协会(EAEST)专家委员会;Managing Director of smileabit GmbH;Managing Director of enerpeak GmbH;
 
 
圆桌对话二

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氢能产业发展
 
 
“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氢能产业发展”由德国莱茵TÜV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副总裁李卫春先生主持。
 
 
圆桌对话主题
 
 氢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
 
氢能的战略定位与全场景应用
 
氢能在能源领域枢纽价值的实现
 
氢能在十五五时期发展趋势及预测
 
出席嘉宾有:
 
• Leiliang Kobayashi女士,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绿氢创新负责人;
 
• 高顶云先生,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 顾初阳‌先生,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李栋先生,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院长.
 
热点话题
阅读下一篇文章

联系我们/Contact

商务会员、广告投放、软文营销
张先生:
电话:0551-6384566313309693356(同微信)
传真:0551-69121327
QQ: 936604464
投稿、编辑事务、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互换
杨女士:
电话:0551-69121329
传真:0551-69121327
QQ:332867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