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号文下,国能、华电、华能、国电投、大唐最新战略部署!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05-06
核心提示:
作为行业风向标,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电、中国华能、国家电投、中国大唐五大发电集团在136号文发布后的动作,值得业内关注。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如落地惊雷,宣告新能源告别“保量保价”时代,正式转入全面开启市场化竞逐新阶段。
作为行业风向标,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电、中国华能、国家电投、中国大唐五大发电集团在136号文发布后的动作,值得业内关注。
国家能源集团
4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暨提质增效动员部署会。

会议指出,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把握生产经营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新变化,清醒判断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准确把握集团改革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总量与质量、存量与增量、管得住与放得活、信任与监督“五个关系”,努力突破传统能源的依赖,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重塑价值创造内在逻辑,全力推动集团公司从规模优势迈向质量跃升,实现从“大而全”到“强而优”的转变。
近期,国家能源集团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受最新电网政策和电价政策影响,终止项目EPC招标。

中国华电
4月29日,集团公司召开董事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

会议要求,一是要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力推动海上风电项目,统筹做好抽水蓄能项目发展规划,做好新能源基地项目的统筹协调和开发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二是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对年度财务决算提出的管理建议,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持续提升优化。三是要持续完善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内控合规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穿透式管控能力和水平,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在此前召开的提质增效领导小组2025年第二次会议上,中国华电强调,针对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新政策、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型市场营销体系,分区分类制定应对策略,大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能
4月28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2025年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强调,二季度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公司上下要持续巩固拓展工作成果,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抓经营、稳增长,坚持把高质量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形势变化优化经营策略,奋力冲刺“双过半”,发挥好中央企业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二是着力抓发展、保投产,确保按期完成“5.31”前新能源项目投产2000万千瓦的目标,同时要紧跟国家战略谋发展,以更大力度高水平谋划一批基地型重大项目,构建可持续的滚动发展格局。三是着力抓安全、防风险,坚决扛牢能源安全保供政治责任,严守重点领域风险底线,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维护好绿色华能形象。
国家电投
3月26日,国家电投集团2025年新能源产业年度专题会暨3月份月度工作例会在西安召开。

会议指出,2025年,我国新能源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电量入市影响深远,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家电投集团各级要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矢志推动集团新能源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发展,聚焦“稳增长、调结构、强管理、促效益”工作主线,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实实在在举措落实好集团“均衡增长战略”。
此外,今年2月,国家电投旗下公司远达环保剥离13个新能源项目(光伏654MW、风电350MW),包括江苏宜兴项目公开挂牌、云南玉溪项目注销等。已建成容量仅25.32MW,多数为前期或低效资产。
中国大唐
2月11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月份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例会。

会议要求,要持续抓好经营工作,坚持增发效益电量不动摇,深化新能源弃能管理,确保新投产项目发挥应有效益;抓好燃料价格管控,强化重点区域对标分析;踏准市场节奏,优化调配煤炭资源,科学动态调整库存;加强统筹协调,研究拓展“售电+”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电力营销工作;推进成本领先工程,深入开展煤机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研究制定具体落地措施。要抓好高质量发展工作,加强新能源相关政策研究,总结提炼“四优工程”好的经验做法,提升项目管控能效,加快推进在建拟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