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投资超380亿,6大项目齐刷进度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07-30
核心提示: 总投资超380亿,6大项目齐刷进度
 在"反内卷"政策引导和落后产能加速出清的双重作用下,锂电产业链洗牌持续深化,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从投资热度来看,与往年相比,受价格战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锂电产业链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显著收缩,但头部企业仍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产能建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叠加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动储电池出口规模稳步扩大。近期,宁德时代、新能安、赣锋锂电、中创新航、中能瑞新等企业正加快项目推进步伐,规划投资超380亿元。

01 宁德时代东营/厦门两大项目推进

7月26日,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项目现场推进会举行,全国首个100%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在山东东营开建。

该项目一期规划建设40GWh锂电池绿色制造基地,目标是打造"零碳工厂+灯塔工厂"双高标准示范项目,形成全链条绿色产业集群,预计明年建成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宁德时代今年在山东落地的第三个重要项目。

早在今年3月,东营市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域零碳示范城市和产业新能源化转型样板。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在山东布局明显加速,先后在聊城、潍坊、青岛、东营等地成立新公司,业务涵盖电池制造、换电、发电、零碳等领域。

厦门时代二期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生产区已完成桩基施工,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30GWh全智能化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预计2026年二季度试投产。

2022年9月,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30亿元,主要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线。目前,一期(二阶段)正加快建设,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整体交付使用。

据悉,宁德时代在厦门累计投资已超过330亿元,涵盖电池制造、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

02 赣锋锂电南昌基地加速推进

近日,赣锋锂电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2025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26年7月正式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约40.7亿元,占地300亩,规划建设新型锂电池研究院及年产10GWh新型储能锂电池、消费类锂电池和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0GWh新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和日产40万支消费类锂电池的生产能力。

赣锋锂业于2023年10月发布公告宣布南昌项目投资计划,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5GWh储能PACK电池生产基地,二期、三期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

2024年7月,赣锋锂电再次签约南昌消费类锂电池电芯PACK自动化制造项目,整合研发与制造能力,构建从电芯、模组到模块封装、产品检测的完整电池PACK生产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赣锋锂业近期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南昌赣锋锂电拟引入南昌市新建区平台公司出资设立的产业基金,增资5亿元人民币用于新能源项目建设。

增资扩股后,赣锋锂电将持有南昌赣锋锂电16.67%的股权,产业基金将持有其83.33%的股权。

03 厦门新能安二期项目即将投产

厦门新能安二期一阶段项目生产区启动分期验收流程,试验区正在主体施工、计划2025年年底封顶。

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建设年产18GWh中型锂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年底试投产。

产品将主要应用于电动两轮车、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领域。目前,新能安产品已服务全球5000万用户,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二期产能释放,新能安将进一步深化在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无人机、电动工具、泛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以技术创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04 中创新航厦门基地进入主体施工

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部分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项目计划投资150亿元建设年产60GWh的绿色化、现代化、数智化新能源标杆基地,预计2026年二季度试投产。

项目于今年2月5日正式开工,是中创新航在厦门的重要战略布局,标志着其在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扩展。

2025年,中创新航在产能布局上动作频频,在江苏常州、四川成都、福建厦门和欧洲葡萄牙均启动项目建设。

此前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开工,总投资120亿元,主要建设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先进技术研究院,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

项目建成后,中创新航成都基地(一期+二期)可形成年产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50GWh的生产能力。

05 中能瑞新厦门基地完成桩基施工

目前位于厦门的中能瑞新储能电池项目已完成桩基施工,项目计划投资19亿元建设年产5GW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一季度试投产。

据悉,中能瑞新项目于2024年9月6日正式开工,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及研发储能电芯、电池及系统集成产品等。

按照规划,中能瑞新将在厦门建设年产能30GWh储能电芯研发和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0亿元。

从2025年上半年头部企业的扩张动态可以看出,锂电行业已从前几年的"疯狂跑马圈地"阶段回归理性,后续扩产动作更多集中在原有投资项目的推进中,且依然以头部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则更专注于细分赛道。

从单一动力需求到"动力+储能"双轮驱动,从粗放扩产到场景化、技术化竞争。未来,谁能在技术、成本与场景生态中构建优势,谁就能在这轮调整中掌握主动。
热点话题
阅读下一篇文章

联系我们/Contact

商务会员、广告投放、软文营销
张先生:
电话:0551-6384566313309693356(同微信)
传真:0551-69121327
QQ: 936604464
投稿、编辑事务、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互换
杨女士:
电话:0551-69121329
传真:0551-69121327
QQ:3328675587